當一個品牌被冠以“后來者”的標簽時,人們往往會更加關注它前進的每一步,到底是會在競爭中“后來居上”,還是永落人后,又或者,它會以何種姿態(tài)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。
對于在2014年剛剛駛入中國的林肯而言,在當下談論銷量和“市占率”并不是一個恰當的時機。林肯全球市場營銷、銷售及售后服務總監(jiān)龐立博也通過另外一組數據回答了林肯目前在中國的生存狀況。“林肯的經銷商網絡推進已超過預期,預計在今年年底前,林肯將在全國50個城市開設60家林肯中心。”
數據顯示,林肯上半年零售量同比飆升近兩倍,斬獲了1.25萬輛的佳績。龐立博也表示了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看好。“預計中國的豪華車市場將在2016年甚至更早變成全球最大的豪華車市場,這給林肯帶來了十分難得的機會。”
半年銷量超去年全年
源于精耕細分市場
在進入中國市場短短一年時間后,2015年,林肯就累計完成1.16萬輛的銷售數字。進入2016年后,林肯的銷量曲線更是扶搖直上。上半年在華銷量累計達1.25萬輛,較去年同期增長近兩倍,并已超越2015年全年業(yè)績。
對此,龐立博認為,雖然中國車市進入微增長時代,但相比北美和歐洲等市場,中國的豪華車市場仍處于較高速的增長階段。并且對于較晚進入中國的林肯來說,許多80后的消費者成為購買林肯汽車的主力消費者。這也是促成林肯能夠借助高速發(fā)展,并在營銷和服務上獲得更多創(chuàng)新機會的關鍵一環(huán)!
記者了解到,截止到2016年6月末,全國已有45家林肯中心開業(yè),滿足了消費者對林肯車型日益增長的需求。
實際上,就在林肯剛剛駛入航道之時,由于汽車行業(yè)增速放緩,愈演愈烈的價格戰(zhàn)和整體消費需求的大幅縮水直接導致了經銷商和廠商矛盾激化、庫存高企。在擴建網絡方面,林肯是如何化解這方面的難題呢?
作為一名資深的汽車品牌產品經理,龐立博在行業(yè)內摸爬滾打多年并深諳車型布局之道,“每個產品的銷量貢獻率,可能是1%、2%,只有極個別能到25%或35%。這樣的情況會給經銷商造成很大的庫存壓力。”
在豪車品牌中,一個品牌衍生若干車型、多角度滲透是一種打法,而這也明顯不適合當下的林肯。于是作為增長型品牌,聚焦關鍵細分市場、不盲目擴產提量才是林肯化解矛盾的關鍵。
這也可以從林肯的計劃安排中可見一斑——盡管對今年的銷量充滿信心,林肯卻并沒有給自己制定任何銷量目標和擴容計劃。
穩(wěn)扎穩(wěn)打,不過分強調銷量已成為現階段林肯秉持的市場策略。也正是在這種策略的指引下,注重用戶體驗,且不“急功”的林肯倒是更加“近利”了。
加快完善產品布局
國產化只是時間問題
而如今,從熱銷的SUV(MKC、MKX和Navigator),到入門級豪華轎車MKZ,再到旗艦轎車的Continental,林肯在不斷完善自己在華的產品布局。
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價格戰(zhàn)和降低門檻一直是豪華品牌爭寵的法寶。
事實上,在MKC公布售價之前,一系列的MKZ核心技術介紹讓外界對這款車刮目相看:全LED大燈、更加智能的第三代SNYC娛樂系統(tǒng)、操控性能的全面提升,諸多的配置讓大家已經做好了迎接MKZ漲價的準備。然而當售價公布時,28.48萬元至38.88萬元的價格非但沒漲,反而較老款更加有競爭力。
有業(yè)內人士表示,雖然以林肯目前的當量與豪車第一、二梯隊的種子選手差距顯著。但林肯若能保持住品牌美譽度以及目前的上升勢頭,待到實現國產化后實力不容小覷。同時,他認為,未來林肯能否在華持續(xù)增長關鍵還是國產化。
談到國產化,龐立博曾表示,林肯的國產化“不是做與不做的問題,而是何時做的問題。”他認為,對于林肯而言什么時候、與哪個合作伙伴進行合作,以及本土化哪些產品,這將是林肯在中國進行本土化戰(zhàn)略首先要解決的三大問題。這對于品牌度的維護與擴大而言,也是最關鍵的三個步驟。